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来推进,并且成功领导实施了这一伟大工程。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课题,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不竭的生命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接续推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他把党的建设作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从“伟大的工程”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部法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法治保障。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必须肩负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建设好可信可敬可靠施教主力军、把握好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主动权。 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高度、蕴含理论深度、富含实践温度,在爱国主义知识讲授中,以互动式、启发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政协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十分重要。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是政协协商的重要形式,完善界别协商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界别协商是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基础。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政协开展协商活动的基本单位。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就政协协商来讲,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形式,既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而界别协商又是其他协商形式的基础,加强界别协商可以带动其他协商形式的发展,提升政协协商的整体发展水平。界别协商以其独特的组织特性、集体的智慧优势、广泛的覆盖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界别协商不仅集中体现人民政协的特色和性质,而且体现政协协商的水平和质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基础。 其次,界别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强调要“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学诠释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汇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一系列重要命题都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突破、持续深入。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不断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联动,形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十年。过去十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十年,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十年,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的十年。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建设稳步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保持定力,京津冀功能定位持续加强。十年来,京津冀疏解有序的新形态、“一核两翼”的新格局、创新驱动的新活力、共同富裕的新方位逐步确立。北京坚持贯彻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常住人口总规模实现七连降,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有效缩减,成为全国首个减量提质发展的超大城市。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第二批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已经启动,城市副中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雄安新区中关村科
“77国集团和中国”第三届南方首脑会议1月22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闭幕。与会发展中国家代表发出团结合作和推动变革的呼声,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全球南方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努力再次引起各方的关注。 当前,“全球南方”成为一个热门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方国家的群体崛起和南南合作的推进,南方国家越发具有全球影响力,南方的概念也逐渐被全球化,南方发展成为“全球南方”。经济的崛起、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和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使得全球南方不仅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也为构建更加平等、多元、包容的国际秩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全球南方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正在加速演变。“全球南方”的持续发展和部分南方国家的集体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格局,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全球南方的崛起改变了全球的实力结构。传统上,国际事务主要由北方国家主导。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南方国家的集体崛起,全球的力量中心正逐渐向南方转移,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事务由北方国家主导的格局。作为南方国家代表的金砖国家,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党的创新理论高效传播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关键。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对象方面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迈出新步伐。 在多样化发展、融合化传播、协同化配合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时顺势,高效统筹、有力协调各类媒体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同向发力,打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这套“组合拳”,弹好这支“协奏曲”,唱好这台理论“大戏”,通过不断丰富拓展传播主体,逐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一枝独秀”的传播格局,形成多样化发展、彼此深度融合、相互协同配合的发展态势。 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通俗化表达上稳步推进。内容为王是传播铁律。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才能广泛传播。党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从这三大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意义。 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证明,其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形态并不完全重复欧洲的样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力水平、语言文化不同,社会发展路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必然是多样的。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