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忠诚既是内在思想意识层面体现的政治自觉,集中表现为是否真正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也指外在行动上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实是忠诚在实际行动中体现的品德人格,集中表现为是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一方面,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员基本的道德修养、政治品格和党性原则。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党员能否对党忠诚老实,不是党员个人的私事小事,而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能否保持、党的力量能否有效发挥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章明确将“对党忠诚老实”列为党员的义务。忠诚老实能够为党的事业提供最坚实、最持久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品质、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不是空洞的口

2024.03.26
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生产力的跃迁发展,而新质生产力彻底摆脱了高能耗、低效能的发展模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新”和“质”实现了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扫除高质量发展障碍。首先,要创建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采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鼓励民间创业和投资等措施,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高科研经费监管成效,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广普及共性技术,凝聚创新动能。此外,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不断优化区域分工格局,建设完备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突破区域间壁垒,使得各类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通、充分涌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此同时,建立覆盖东中西部、乡村与城市、大中小城市等地区的互助共享体系,致力于实现区域互促、城乡互补的目标。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应当以前沿技术的颠覆创新为根本

2024.03.18
以中华体育精神铸魂育人

全国两会期间,体育仍是会场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3月8日,巴黎奥组委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展体育事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具有重大作用。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其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现民族精气神的重要作用。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时指出,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展现鲜明时代价值。  挖掘体育自身思政元素,完善以体育人的特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自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不仅育体、育智,还能育心、育德、育美。

2024.03.18
打造一支新型劳动者队伍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加强技术研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劳动者既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要素,又是体现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的渗透性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队伍,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从而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升劳动智能化水平,发展劳动者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劳动者的体力脑力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如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劳动者正在迅速地从生产过程之中转向生产过程之外,劳动者参与生产力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顺应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劳动的智能化水平也应该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劳动的

2024.03.18
“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意蕴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先立后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方法论意蕴。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自觉把握先立后破的方法论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理解立与破的辩证关系  立与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以表述事物发展状态的概念,在传统典籍中相关表述较为丰富。《周易杂卦》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左传昭公十七年》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这里的“革故鼎新”“除旧布新”,讲的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按字义,“破”有“破除、解除、废弃”等义,“立”有“创立、成立、树立”等义。  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人们一般用肯定与否定来表达立与破的意思。创造新事物,即“立”;废除旧事物,即“破”。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精深的研究、独到的理解,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用“立”与“破”这对概念表达了建立先进的新文化与打倒反动的旧文化的决心,指

2024.03.18
强化企业科创主体作用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意义,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科创主体作用对于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创新企业的“聚”,求高质量发展的“变”。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产业发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减量来倒逼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市场经营主体的科技含量要高、质量效益要好、竞争力要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是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集聚了市场经营主体9万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家。这些高新市场经营主体的集聚效应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4个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纵观国际科技创新历程,创新要素、科创企业高度集聚的创新高地,通常主导着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进程,驱动着产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新质生

2024.03.18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和作用,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从整体上完善金融监管、优化金融服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既需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来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因此,加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为中国特色

2024.03.04
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创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为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擘画了发展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为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指出了明确方向。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活动进入空前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群体性突破,持续涌现的引领性原创重大创新成果正日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每一次科技

2024.03.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