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党对学校的领导、关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突出政治标准的首要地位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我们要坚持和衷共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就全球安全问题发出中国倡议。 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宁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但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俄乌冲突硝烟弥漫,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复杂交织,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人们不禁要问,通往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正确道路在哪里?直面这一“时代之问”,金砖国家发出了团结有力的“金砖声音”——和衷共济,为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国际安全秩序持续注
灵魂是身体的主宰,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而精神之成长犹如身体一样,需要“钙”的补充。此《大学》所谓“富润屋,德润身”也。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其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开展。讲清楚正心明德的内涵及其现实转化,对新时代的实践有积极助益。 强调以正心明德为党员干部
在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建话语因党而生、因党而兴。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恢宏史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而且以独特的“中国话语”书写了自身建设的苦难辉煌。在传承创新中发展的历史逻辑 党建话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党的建设的历史纵深中走出来的,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产生的。历史的痕迹、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崭新表达,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生动体现,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折射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耀眼的价值光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 为人民谋幸福旨在扎实推进共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仁而爱人”的情怀,以“捧着一颗心来”的挚诚,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不断打造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思政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呢?这就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第一是要使学生在心灵上有触动感,如此才能激发学生思想进步的热情,铸造出信仰之魂。要感动学生首先必须感动自己。好的思政课要求传道者自己首
盛夏6月,第75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如约而至。经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岁月洗礼,6月23日这一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奥林匹克教育最为特殊且重要的节日。 今年的奥林匹克日尤为特别,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如期圆满举办,扎根中华大地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特色和模式逐步形成,冰雪运动文化正在中国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后冬奥时期的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总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命题;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把这两次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这里提出了思政课教学应着力解决的两个大问题:一是“视野窄”,二是“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