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胡同名里的京味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名的命名与使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北京老城内的街巷胡同名称,大部分形成于明清时期,通常是当时当地居民根据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等街巷特色命名,约定俗成后流传开来的,保存着老北京的乡音乡韵。这些传统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而且同街巷本身共同展现了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和肌理,丰富了街巷街区的精神空间,是北京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根据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2年3月北京市公布了598处《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将传统地名纳入历史

2022.07.28
西藏人民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使得进出西藏成为世界上最艰难的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西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14年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2021年6月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开通。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亲临西藏考察,22日乘火车体验了从林芝到拉萨3个多小时的旅程。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亲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不断谋划西藏发展蓝图,积淀了丰富的治藏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治藏兴藏经验的基础上,统筹国际国

2022.07.28
打造“四库” 统筹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这一重要论述,形象概括了森林的多元功能与多重价值,为重构林业价值体系、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开阔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森林“四库”:功能多元,重构林业价值体系  森林是多元功能价值的集合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集“水”“钱”“粮”“碳”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宝库,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如何基于森林“四库”功能找准我国林业发

2022.07.28
中国电影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提出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这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中国文艺发展的道路;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国文艺前进的方向;如同一座丰碑,永久地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精神记忆之中。作为中国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电影也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塑造着生动多彩的中国人民形象,走出了一条从自醒到自立,从自创到自强的电影发展之路。初创与萌芽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关注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在极其困难的局面下成立了党的电影领导小组,为中国电影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在党的

2022.07.28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市域社会治理愈益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和基础性工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

2022.07.20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自信

坚定的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国家、民族勇毅前行和开拓奋进的精神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依据”,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之际,在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自信”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自信的思想前提  自信,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表达了主体在自我认知

2022.07.20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强化首都文化特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定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调整,但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定位一直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首都北京建设高质量的全国文化中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  首都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更具有政治属性。地理区域体现为“城”,政治属性表现为“都”。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

2022.07.20
党的全面领导深刻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具有显著政治优势的民主实践新样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基础和实施条件看,党的全面领导为构建更加广泛、有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体系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和方向指引,是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优势的深层动力,深刻且全面地诠释了中国式民主何以具备“全过程”的鲜明特质。保障人民意志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  古今中外的政治实践衍生出各类民主范式和理论流派,使得民主在概念界定、内涵构成与制度设计上往往极具争议。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

2022.07.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