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各类研究生在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自主培养和造就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员中超过50%为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生占成员总数的比例超过30%。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从科研素养、课程内容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

2023.03.29
把握数字社会治理变革中的“守正”与“创新”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标志着我国数字社会治理创新驶入快车道,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确处理数字社会治理变革中的“守正”与“创新”,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辩证认识数字社会治理变革中的“守正”与“创新”关系。首先,数字社会治理变革中的“守正”与“创新”内核是耦合统一的。“守正”与“创新”服

2023.03.29
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并将其上升为“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高度。“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建党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成功密码,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理论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1.“五个必由之路”是对建党百年的经验总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

2023.03.29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未来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03.20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这些都为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样,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吸引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培育国际竞争新

2023.03.20
以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复兴航程波澜壮阔,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奋斗者,引用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保持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用团结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精

2023.03.20
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制胜法宝,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客观要求。  据统计,2012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为499亿元,2022年的这一数字为1951亿元,年均增长近15%;基础研究研发经费占

2023.03.20
国际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新态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科技创新范式正在从1.0时代向3.0时代演进。如果说创新1.0强调企业内部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创新2.0强调产学研协同且注重创新体系构建,那么强调遵循生物学规律,注重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则是创新3.0的显著特征。新一轮国际创新实践证实着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放创新生态既包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各类创新主体相互联系的创新组合,以及这些创新主体或创新组合与政策、制度和服务平台等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互惠互利合作的体制机制,更包含完善的全球创新治理体系。

2023.03.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