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北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在“礼尚往来”中,产自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引发不小的关注,不少网友直呼更新了他们对当地土特产的认知。据媒体报道,自2014年蔓越莓产业引进以来,黑龙江抚远已建成我国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抚远蔓越莓产业的快速壮大,正是近年来各地深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兴农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艺等多种产业,既彰显地域的个性化特点,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我国乡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须首先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的禀赋特征和发展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为乡村教育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引领和推动乡村教育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打好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完善培育体系,强化基层教学,积极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农民教育培训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要以满足农村需求为目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稳定乡村教师队
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各区域不断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科技领军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创新主力军地位日益凸显。科技领军企业是创新型企业的翘首,在产业技术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代表行业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湖北、山东、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区域,围绕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和培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据《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的企业678家,比2011年增长了3倍多,仅次于美国的822家;研发投入总额占比17.9%,超过欧盟361家入选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7.6%的占比;在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方面均已超过欧盟;全球研发投入TOP100的中国企业共有16家。“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营收规模迈上百万亿级台阶,盈利水平总体改善;研发投入1.45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10.78%;研发强度提升至1.81%,迎来五连升并创新高;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规模总额已与其基本相当;资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外商投资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给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带来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将为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提供更加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有利于推动形成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强磁场”,对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吸引利用外资的重要条件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指有利于国家和地区间各类创新主体交流合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实现最优配置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网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有助于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必须塑造更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这有助于提升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营商环境建设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内容,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金融系统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认识和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精神实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有力金融支撑。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它与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具体体现在国家经济主权和重要经济职能方面,其首要标志是发行和管理货币,这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集中体现。通过发行和管理货币体现出国家经济属性和经济主权,是金融的第一个国家经济职能,即创造信用。国家直接发行货币的最重要基础不是贵金属,而是政权信用,即国家信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金融实践,1948年12月人民币诞生时,新华社就宣告:“解放区的货币,从它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即与金银脱离关系。”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明确“五个必须”和九项重点任务,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行动指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工作基调提信心、以更加协调的政策组合谋发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促落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积极的工作基调提信心 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沿用了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表述。可以看出“稳”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一贯要求的延续,是主调、是大局、是前提、是基础、是底线。一个“稳”字,涵盖了稳经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内涵要求。“稳”是总基调的底色,还体现在与它首尾呼应的“先立后破”这一表述当中。无论是新旧动能转换还是体制机制革新,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体现出中央对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可持续性,对改革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问题导向,认识到存在独有难题,表明我们党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坚持守正创新,相信能够破解难题,表明我们党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主动精神。大有大的样子,也有大的难处。大党独有难题集中体现为“六个如何始终”,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党独有难题归根到底要靠大党自身力量来解决,要靠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优势来解决。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是全面的,这些独特优势彰显着党的先进性,熔铸于严密组织体系和勇于自我革命之中,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长期实践中锻造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优势、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密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会议还强调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目前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对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根据相关部委数据,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4.76。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供种保障能力提升到75%。从粮食产出看,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39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较上年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58.7%。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设施农业大国。设施农业面积达427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设施农业年产值超过4.47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4以上,其中设施蔬菜(含食用菌)种植规模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1%,为保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