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外贸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这一数额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外贸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以民营经济促外贸规模增长,筑牢“稳定器”。经营主体活力对推动外贸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至今延续良好的进出口态势,发展贡献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2024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1.64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民营企业在促进产品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

2024.08.14
培育创新人才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创新人才的培育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面对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战略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增强信息技术促进文化创新人才培育的动力  高素质人才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核心要素。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领域信息技术的成长壮大和深度赋能,也离不开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批文化创新人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发展的使命任务,如何发挥好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人的作用,提升其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才干和能力,成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课题。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文化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人才培养要牢牢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厚植家国情怀,确保培养的人才真正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

2024.08.14
把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擦得更亮

今年上半年,北京钟鼓楼周边地区环境整治效果明显,中轴线上再现钟鼓楼崭新风貌;从“北京人”发源地,到北京“建城之源”,再到北京“建都之始”,周口店、琉璃河、金中都3座遗址公园建设将全面启动;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所落户的三山五园腹地——畅春园西花园旧址今年已正式开放,并设立“海淀历史文化展”和“沉浸式数字展”两个基本展览……  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集聚了中国传统城市的人文精髓,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这为北京持续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协调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北京至今已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古都文化积淀厚重。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国,建都于今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镇,其遗址至今尚存,被认为是“北京城之源”。发端于西周燕都蓟城的北京城,是联结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踞北扼南,随后凭借地缘优势发展成为北方边疆大城,并逐渐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金迁都于燕京,即金中都,以《周礼考工记》为法则,形成了宫城位置居中

2024.08.14
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革故鼎新,集中展现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也是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核心之所在。《周易》有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创新性蕴含的革新价值观,不仅延续着中华文明的思想根脉,也推动了古老文明的现代转型,使中华文明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返本开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探本溯源:革故鼎新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底蕴  革故鼎新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禀赋。革故鼎新源自《周易杂卦》,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其内涵是“去除旧的、建立新的”,即坚持变革,破旧立新。自古以来,革故鼎新被视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正所谓: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也提出:“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变革创新的文化特质,历朝历代都在进行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对后来社会制度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孔子的三代“损益说”,还是董仲舒的“三

2024.07.31
强化基础研究投入 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前不久,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迎来有史以来最年轻得主——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的有力佐证。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决定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具有战略性作用。近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对推动加强基础研究发展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化学领域,我国在新型二维材料创制、纳米催化、数据驱动的智能机器化学家等方向实现国际引领。在生命科学领域,

2024.07.31
外贸总值再创佳绩 京津冀协同展新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2.5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2%;其中,出口6738.7亿元,同比增长6.4%;进口1.8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国际经贸合作动能持续增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10年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战略通道协同、人才技术协同和首都功能疏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今年以来,针对短板领域,京津冀地区集中推出了新一批协同发展举措,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不断推出的新举措必将为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近期京津冀地区深化产业协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特别是在氢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发展。当前,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以上,显示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据报道,上半年,京津冀区

2024.07.31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的科学判断,为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彰显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以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路径  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体系是基于一定实践经验和知识成果而提炼概括出的特定专业知识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自主建设中国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经验和知识系统,就是倡导自主思考,注重原创成果,解决中国问题,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其实质就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建构起走向世界的中国理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理论话语权,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

2024.07.31
深入理解“得其法”确保改革方向成效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论,确保改革方向和成效,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改革无论怎么改,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源泉,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具体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和创新并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2024.07.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