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雕花门窗、四角高翘,每寸空间都诉说着历史与生活,这就是北京四合院。合院式历史建筑正是采用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群,作为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代表,合院式历史建筑多数散落在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必须保护好、修缮好、利用好。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这是北京针对历史建筑修缮出台的首个技术导则,为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标准。《导则》提出,在对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原则,保护不同历史阶段及重要人物、事件留下的改动和变化痕迹,对建筑和环境进行整体性维护修缮,保护文物风貌和历史价值,更好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遵循完整性原则,建筑与环境一体修缮。《导则》明确,以划定的合院式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为单位,根据有序排列、围合形成院落的特点,既要修缮建筑本体、有价值部位,又要修缮历史环境要素。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建筑所处院落环境内有特定价值的部位,如抱鼓石、上马石、假山、影壁、铺地、树木等。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二者相得益彰。只有把建筑单体与环境要素
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潜在的、关键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其核心功能在于围绕国家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才、呼唤人才、渴求人才。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现代化的人才工作理念引领人才治理体系变革和人才治理能力提升,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的深邃洞见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博大胸怀,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把握人才强国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包括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以及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八个坚持”遵循实践到认识、到理论升华再到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 现代化的人才工作理念,对人才工作的行动和实践具有明确的方向先导和价值依循作用,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人才治理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食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而提出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是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和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充分反映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深谋远虑,有力彰显了对中国粮食安全等“国之大者”的远见卓识。大食物观不仅为新时代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当前和长远的“国之大者”。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粮食安全逐步向食品安全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大食物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群众所吃食物种类不仅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还包括肉、蛋、奶、油、果蔬、水产品等副食;食物来源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养殖业和生物产业;食物结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生产力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动力引擎。从生产关系看,科技领域是最需要改革的领域,科技体制是保障科技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旨在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涉及战略规划、任务布局、资源配置、机构建设、人才及科技评价、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国际合作等方方面面。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和改革系统集成,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决策—咨询—执行—评估”有效衔接、相辅相成的科技治理体系,这是做好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证。让决策、咨询、执行、评估在科技治理链条上形成闭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决策上,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科技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推进
柴米油盐,一蔬一饭,既是家事,也是国之大者。近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细胞培养类三文鱼引起广泛关注,这将有望为培养获取优质蛋白提供新思路。科技创新丰富了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种类,“细胞肉”“替代蛋白”“未来食品”这些原本鲜见的食品术语高频出现在新闻报道、学术报告、科技论坛等多个场合,人们在生产食物之余,还可以创造新的食物类型,一场全新的食物革命正蓄势待发。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大食物观”不仅符合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食品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粮食到食物,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腾飞与物阜民丰的新气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从“吃饱”“吃好”,变为“吃得健康丰富”。不过,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仅有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却养活了近20%的人口,又该到何处再去挖潜?践行大食物观,就需要从科技创新方面找出路,通过科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开展警示教育,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释放执纪必严的震慑力量、传递正风肃纪的清廉正气,是党在百余年加强党纪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1937年10月10日,在如何处置黄克功逼婚致人死亡一案中,毛泽东同志致信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代理院长雷经天,强调不仅要对黄克功处以极刑,而且要以处理此事为契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全体党员党的纪律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主动。原信内容如下:雷经天同志: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厚植思政课弘道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智慧基因和精神密码,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秉持批判性继承的科学态度,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文化土壤和教育源泉。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要坚持好运用好“把马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北京将抓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统开展长城遗产保护、价值挖掘、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工作,将长城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古老长城焕发出时代新貌。保护第一 传承优先 近年来,北京市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牵引,持续更新理念、完善模式、创新方法,汇聚起保护长城和传承文化的坚实力量。 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全力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北京市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2000年至2023年,组织各方力量实施长城保护工程120余项,长城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提升。以考古成果指导长城保护工程实施,数字化跟踪记录,多学科联合攻坚,全面揭示长城历史信息。 以箭扣长城为试点,通过数字化跟踪和信息采集,完善修缮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并引入考古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长城考古工作,推动从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保护的转变。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持长城历史原貌,防止过度修缮。依托箭扣长城保护修缮工程,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挂牌全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