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犹如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照亮着世界和中国,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开辟了人类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新天地、新纪元。历史和现实一再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何以行的特质 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伟力。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讲是真理、是科学,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坚实的理论基石,正确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命题和事关文艺发展的根本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思想的光辉、真理的伟力,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紧扣复兴路上重大节点,潜心创作,培根铸魂,立己铸己,成风化人,文艺百花园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这十年,现实主义迸发新活力,各文艺门类精品佳作不断涌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归根到底要看作品。新时代以来,现实主义精神不断高昂,构筑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流和底色。小说《平凡的世界》及同名电视剧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近十年来,蓝天白云日益增多,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山水之间,即为泱泱中国。作为承载悠久文明历史和广袤国土空间的人口大国,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大规模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应对时空压缩的复杂条件。过去十年,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影响并决定着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传统大学以院系和学科为单位组织科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自由探索和基础研究的基本职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学科之间、科学与产业之间呈现日益交叉融合趋势,重大科学规律的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更加依赖于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组织合作。基于高校知识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为了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科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毫不动摇扩大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现代化新征程。 回望这1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高达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和2012年相比增长了近一倍。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加深入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1.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选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为根本旨归,将战略科技资源的要素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单轮驱动向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转变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创新安排。一方面,由政府科学统筹、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战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