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不仅创造了伟大的社会发展成就,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并提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决议》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百年奋斗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伟大精神的培育和总结、保持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在新时代培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强调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和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阐明了百年来党领导开展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和主要经验,指明了新时代党坚持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奋斗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发扬统一战线的历史主动,发挥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制度优势并施展其治理效能,彰显统一战线主张守正创新的价值理念。新时代坚持发扬统一战线的历史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公共服务事关民生改善和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逐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与服务标准的统一衔接,持续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了切实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愁”,作为最朴素的情感,是激发人们回馈乡村、建设家乡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知识分子的返乡实践逐渐呈现新特点。“在地”情结牵引下,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地”情结是人和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的“地方之爱”,可转化为凝聚价值、发展乡村的引擎。如今,一些知识分子不只做春节返乡期间的外在观察者,还努力做长期的参与行动者。例如,多校学者联合开展的“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对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过去一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高科技取得新进展。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育人铸魂,加强教育引导,将北京冬奥会遗产持续用好,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现代社会,人生的青少年期主要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是进行集中、系统和持续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集中于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和核心知识获取三个方面。如果学校仅仅注重知识教育,尤其是专业知识和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全面、准确、科学理解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及我们党的创新性发展,对于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分析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在第二卷中详细分析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第一篇考察了单个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不同形式和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昭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提升基层治理的引领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