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科学家精神入选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全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应与时事互文,加强全媒体传播,从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应当看到,当前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努力和尝试。例如,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了“2022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这项活动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近年来,党中央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营商环境是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亦强调,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支撑是基础,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当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复杂交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在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深刻论断,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史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其主体是从事物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重大意义、内在基础、实现路径作出了新阐释。“两个结合”何以必要 只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规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企业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如何建构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原创性、时代性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推进新闻传播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把握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方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根本遵循。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