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文之光”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开始啦!活动将持续到9月17日16:00,学习社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还有丰厚奖励等着您哦~快来参与答题吧!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答题须知一、答题时间2023年9月6日9时——2023年9月17日16时。二、答题规则本次答题竞赛分为每日答题和闯关答题两部分。题目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两类,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不扣分,多项选择题须选中全部答案。每日答题:每组10道题目,每题10分,每道题限时1分钟。每个ID每天有2次答题机会,分数均计入个人总积分。单次答题正确率在80%(含)以上者有机会获得平台随机抽取的奖品。闯关答题:共计28道关,以28个北京社科普及基地为关卡,每个关卡10道题目,每题1分,答对8道(含)以上即通过该关卡,得分累计至总分。通过后不得重复答题,未通过可不限次答题直至通过为止。闯关答题不限制每天答题关卡数量,可以1天或者多天完成28关。活动期间,转发活动链接至朋友圈可获得10分加分,每天均可获得转发加分1次。三、获奖规则(一)总积分奖。每日答题、闯关答题积分均计入总积分。按照总积分进行排名(积分相同则用时短者胜),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二)纪念奖。纪念奖每日
9月2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西城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2022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圆满收官。紧扣时代特点 聚焦首都发展新画卷本届社科普及周紧紧围绕“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这一重点,紧贴北京新时代特点,以专家学者每日谈、“繁荣发展看北京”五日行等活动,突出展现发展成就,阐明蕴含其中的哲学社会科学道理。专家学者每日谈邀请专家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接诉即办”“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主题
2022北京社科普及周期间,西城区图书馆、通州区图书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北京社科普及基地作为活动分会场,推出了不少特色活动,使社科普及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西城区图书馆的《同心筑梦新时代 昂首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成就展》展览,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几个方面展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浓缩过去五年的进步与巨变,展示发展累累硕果,让大家更为清楚地感受到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获得感”满满的同时,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此次展览在西城区
“留存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明。”2022北京社科普及周首次推出了西城专题——西城区社会科学普及精品展示。西城区社科联作为社科普及周承办单位之一,联合西城区文化馆等10个单位选送了包括《红墙下的文学家故居和往事》《“国粹寻源”西城京剧发祥地》《鲁迅生平陈列》等在内的精品力作,通过线上展览、精品展播、精彩讲座、原创剧目四个板块推出,诉说城市历史,讲述文明传承。精神传承 上线多种红色资源谍战话剧《什刹海畔的电波》、话剧《父亲李大钊》《父亲聂荣臻》、沉浸式演出《播火者》等4部原创话剧同时上线。为大家呈现中国共产党
在2022北京社科普及周活动中,《首都五年新变化》《万象中轴》等一批形式新颖的线上精品力作一一呈现,内容丰富、精彩荟萃,紧贴北京新时代特点,让网友能更直观感受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首都发展变化。 线上展览《建设博物馆之城 展现北京古韵新风》部分画面。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正在建设“博物馆之城”,本届社科普及周“线上看展”板块紧密结合北京发展实际,首次推出线上展览《建设博物馆之城 展现北京古韵新风》,通过动态手绘长图形式展现北京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和文物活化利用成就。线上手绘图片展《博物馆有意思》更是以“好听
2022北京社科普及周于9月19日正式启动,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推出“繁荣发展看北京”五日行亮点活动:活动期间的每天下午两点半,主持人与特邀嘉宾带您前往首都新地标打卡,在线上游览中了解蕴含在首都发展成果中人文社科知识,领略北京推动深刻转型,实现创新引领,展现北京执“人文、科技、绿色”之笔,奋力描绘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第一站:探访首都博物馆和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从伯矩鬲、堇鼎等琉璃河遗址的出土文物中了解北京城的起源。 第二站:走进首钢园区,通过滑雪大跳台、冰球运动中心等冬奥场所的赛后利用和服贸
9月1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西城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正式启动。本届社科普及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主题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将持续到9月25日结束。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发表讲话。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在上午举行的直播启动仪式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讲话并宣布开幕。张际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首都社科普及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把准群众脉搏,创新形式载体,凝聚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