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7月25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致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守文化建设的灵魂,坚定先进文化的方向,把北京文化论坛打造成建言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的一流平台,塑造为具有中国风韵、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更好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黄坤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焕发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昂扬
7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同志带队,“学习宣传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宣讲团”走进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举办专场报告会,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冒小飞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专家代表、首都高端智库有关负责同志、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处以上干部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主持。冒小飞同志介绍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从过去五年的工作、未来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党代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潘俊强)日前,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大红楼举办。研讨会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收集到来自20个省份100余位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研讨会主会场设在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北大红楼原北大教室,分会场设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相关旧址。据介绍,研讨会汇集了多个学科领域的领军者,从历史内涵、实践意义和现实启迪上,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了北大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大红楼举办。研讨会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钊学社承办。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近日,北京市社科联组织首都社科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进行了笔谈。 构建更好服务“国之大者”的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立足中国大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中国社会学界肩负的重大任务。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编 者以历史思维推进中国社会学创新发展(学术圆桌)李友梅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文明发展的脉络,启示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总体性规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就《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等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1.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研究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