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大运河文化辞典》编纂出版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12    作者:    来源: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
【字体:       】

K18A9762.jpg

2024年7月9日,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组织召开《大运河文化辞典》编纂出版座谈会,辞典总主编段柄仁,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才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出席会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杨志俊主持会议,辞典编委会委员、大运河研究专家、辞书编纂出版专家以及中央、北京市新闻媒体记者等五十余人参加会议。

牛青山同志发表致辞,对市委宣传部和关心支持参与辞典编纂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指出编纂出版《大运河文化辞典》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整合资源、集成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发挥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效能推出的精品力作,要以辞典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段柄仁同志全面回顾辞典编纂出版过程,指出这部著作是大运河文化以辞典形式展示的探路之作、开创之作,是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的众手成书之作,并从明晰大运河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明确辞典编纂的指导思想、建立良好的组织领导体系、依靠专家学者领军指导审核、精心选取具有权威性的文献资料、准确把握辞典的体例体式和时代特点等方面系统总结梳理辞典编纂出版工作经验,阐明辞典编纂出版对繁荣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价值。

赵卫东同志代表市委宣传部对《大运河文化辞典》出版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辞典编纂出版的重大意义和学术价值,要求进一步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扩大辞典在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影响力,生动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将辞典编纂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组织机制和务实举措,加以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更好指导大型学术出版项目,推出更多精品学术成果;继续发挥市社科联团结引领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首都广大专家学者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持续深化研究阐释,为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提供有力支撑。

张才雄同志介绍辞典主要内容、编纂出版情况,从注重顶层设计、聚焦大运河文化主题、遵循辞书编纂规律、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力求通俗实用等方面总结辞典编纂工作的特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辞典各分卷主编在会上交流编纂出版工作经验,辞典编委会委员、大运河研究专家、辞书编纂出版专家围绕辞典编纂出版的重要意义、学术价值、主要特点等进行研讨交流。会上,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向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赠送了《大运河文化辞典》。

微信图片_20240711112447.jpg

《大运河文化辞典》是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策划并组织编纂的大型百科辞典,辞典编纂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领导下,由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牵头,协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在大运河沿线省市专家学者和有关机构的支持下,历经六年时间,完成全卷编纂出版工作。2024年4月,《大运河文化辞典》全卷正式出版。2024年6月17日,《大运河文化辞典》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幕式上举行新书发布活动。

《大运河文化辞典》由具有丰富辞书编纂经验的《北京志》《北京年鉴》原主编段柄仁同志担任总主编,邀请大运河沿线省市近百位专家把关学术,共有230多人参与编写,先后召开了156次专题研讨,行程1万多公里实地调研,经过11轮次修订完成书稿编纂。全书按照大运河流经省市分为8卷,版面总字数约585万字,收录辞条约9000条,收录图片700余张。全书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大运河文化”这一主题,以大运河承载的、流淌的、滋润的文化现象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呈现大运河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全书内容丰富,以史志文献、申遗材料、研究专著、考古报告、实地踏勘等为基础资料,全面呈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脉络,系统构建了大运河文化知识体系;全书集成创新,荟萃了大运河各个历史时期的水道水系、水工设施、运河与运营管理,以及与大运河相关联的地名、经济、社会文化、人物与历史事件等知识,将大运河文化研究与辞书范式有机结合;全书通俗实用,在形式上求实求简,语言通俗易懂,精心设计的检索系统和大事年表,便于读者查询阅读。

《大运河文化辞典》是第一部较为完整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大型辞书,是对大运河文化基础知识的一次大集结,是一部关于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载录及研究的集成之作,填补了大运河研究的空白。

(供稿:基金管理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