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评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一行,前往市社科院进行调研,了解社科研究系统在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初评阶段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听取对下一阶段奖项复评、总评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市评奖委员会委员、市社科院党组书记谢辉介绍了本届社科研究系统参与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情况。他指出,研究人员高度重视、踊跃申报,评审专家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工作程序严谨规范、公平公正,确保了推荐成果的学术水准和实践价值。同时,对近年来市社科院在理论阐释、决策咨询、学术创新、社科普及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对完善评奖工作和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激发市属单位科研创新活力提出建议。
市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才雄介绍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余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十七届社科评奖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他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聚焦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始终依靠专家学者,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成为首都社科领域品牌奖项、“金名片”的根本所在,也是十七届社科评奖遵循的根本原则。目前十七届社科评奖工作已进入“下半场”,市评奖委员会和各系统评奖委员会要继续发扬“严细深实”的作风,密切配合、有效衔接,确保十七届社科评奖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推动社科评奖工作新时代再上新台阶。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牛青山作了讲话。他指出,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力量是思想力量,思想力量是无形的,更是无穷的,而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和使命正是为实践发展提供思想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时代机遇、不负党的嘱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牛青山要求,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贯通项目、评奖、学术、学会等资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多“搭桥”、广“铺路”,推动新时代首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市属社科研究单位要突出特色、挖掘优势,在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成果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牛青山强调,社科评奖是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向标”“推进器”“孵化器”,是对近年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次检阅。要通过评选,大力宣扬党的治国理政生动实践、党的建设生动实践,不断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生动实践,推出更多系统化、学理化,有深度、有广度的好成果,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大力宣扬中国学术发展实践,让更多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开来、推广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大力宣扬新时代首都发展实践,把更多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致力于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心系百姓生活冷暖的好成果评选出来,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贡献更多“社科力量”。
市评奖委员会委员、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祥阳,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党组成员、副院长鲁亚,一同参加调研座谈。
(供稿:成果转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