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研究基地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航空数字经济研究基地开放项目申请通知

“航空数字经济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教委于2021年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建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瞄准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国家战略,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数字赋能、智慧航空、创新发展、服务首都”为宗旨,围绕数字空港、数字航司、数字空管建设,开展智慧航空、航空产业数字化、航空数字经济治理、航空数字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引领航空数字经济理论发展,为北京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支持。现启动2022年度研究基地开放项目申报工作,就有

2022.04.19
北京中轴线与中华文脉传承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古老都城规划设计思想在北京实践的“无比杰作”。它无疑是变化的,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传承是其最基本的特性。这不仅仅表现在尽管风云变幻,政权更迭,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样貌和形态,更表现在它传承着中华文脉,其中最突出的是“居中立国”的历史传统和“贵中尚和”的价值理念。“择中立国”传统的延续  中国的都城史始于何时现无定论,但都城作为政治中心之于政权的重要性,很早就得到认知。历代执政者都十分重视都城的选择和建设,并形成“择中立国”的文化传统。择中立国是西周初年周公在汲取前代经验

2022.03.03
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利用城市老建筑改建的书店位于北京西二环内的明城墙一隅台儿庄古城   【热点观察】   一位城市学家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以首都北京为例,全市现有7项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43片历史文化街区、500余处历史建筑(群)、200余项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北京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古都

2022.03.03
北京学研究基地2022年度开放课题申请公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充分发挥北京学研究基地首都文化智库作用,进一步汇聚力量培育更多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建设,更好服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学研究基地正式启动2022年度开放课题立项申

2022.01.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