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第十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致辞
发布时间:2022-09-19    作者:    来源: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
【字体:       】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围绕“现代化: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和实践产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着的重大理论发展和实践突破,表明这是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同志们,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所有学科的基本问题。实践是理论之根源,理论是实践之灵魂,由此产生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逻辑。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新变化,我国现代化实践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迫切需要我们对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概括与深入总结,并上升为原创性“中国理论”,以此来展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以及“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把握现代化实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以理论自觉、实践自觉锻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构中国理论需要基于伟大变革时代和中国经验,以精深的学术研究呈现思想中的时代。我们要善于吸收借鉴国际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第三,以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学理支撑和智慧滋养。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走着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立足“中国情境”,关注具有普遍理论意义与迫切实践意义的“真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方向。

同志们,青年学者们,建构中国自主的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强大中国理论、中国精神的灵魂工程,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深化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持之以恒探索,久久为功推进。希望大家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作出更多的学问,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为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在2022年9月18日第十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百人工程”学者论坛上的致辞)

(供稿:学术活动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