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联系实际走基层 服务首都促发展
——致首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2-04-02    作者:    来源: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字体:       】

首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立足当今人类所处大的历史时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时代大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反映时代发展,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不负时代重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为此,我们向首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倡议,让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发挥理论优势和学术专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投身首都发展的火热实践,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的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思想引领,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在实践中发挥强大思想指引力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持续推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讲好中国故事和北京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二、坚持深入基层,服务首都发展。深入了解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从理论上系统总结首都发展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聚焦“十四五”时期首都改革发展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国情市情调研,察实情、出实招,不断提升研究首都问题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推出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为破解首都发展难题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三、坚持优良学风,推动学术繁荣。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牢固树立学术研究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国家未来发展重大战略和策略问题,聚焦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走出书斋调查研究,关注基层现实,深挖基层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四、坚持服务人民,强化社会责任。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理论宣讲、社科普及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民生福祉,更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广大群众共享人文社科成果、满足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做出应有贡献。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将一如既往地为专家学者真诚服务。我们将更加重视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积极搭建专家学者深入基层的平台机制;我们将继续积极发挥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研究成果质量;我们将更加密切与专家学者的联系,关心社科人才成长,倡导优良学风,营造良好学术生态。让我们携起手来,起而行之,勇挑重担,把学问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不负党和人民期待、不负伟大时代召唤!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2年4月

(供稿:学术活动部)    


Baidu
map